本網站提供中等學校實施資訊科技概論或基礎程式設計課程之教學設計參考,原教材設計是以1學期18週、每週1節課之授課方式進行章節內容設計,搭配錄製的教學影片、詳細步驟引導的教材網站、以及臉書(Facebook)上的討論社群,提供學習App Inventor基礎程式設計相關課程的翻轉教學素材。教師可參酌學生特質、教學時數、學習環境、教學模式等變項,篩選增刪成自己的教學內容。
週次
|
授課內容
|
教材
對應章節
|
影片
|
教學實施
|
課後自主學習
|
教材
|
策略與模式
|
對應主題
|
|||
1
|
程式語言與AI2概論
|
第1章
|
ˇ
|
講述、上機實作
|
程式語言的類別
|
2
|
AI2環境與基本操作
|
第2章
|
ˇ
|
上機實作、練習
|
App
Inventor發展沿革
|
3
|
AI2程式編譯與執行
|
第3章
|
ˇ
|
講述、實作練習
|
程式語言的編譯與執行
|
4
|
按鈕、聲音與事件
|
第4章
|
ˇ
|
講述、示範、展示
|
將Hello Purr功能擴充
|
5
|
畫面編排與四則運算
|
第5章
|
ˇ
|
講述、示範、討論
|
Mole Mash範例自主學習
|
6
|
IF THEN ELSE
|
第5,6章
|
ˇ
|
講述、示範、展示
|
BMI範例的其它應用
|
7
|
圖片替換與陣列
|
第6章
|
ˇ
|
講述、示範、討論
|
PaintPot範例自主學習
|
8
|
多視窗顯示與隱藏
|
第7章
|
ˇ
|
講述、示範、展示
|
出氣筒遊戲彼此分享
|
9
|
期中測驗或發表
|
第1~7章
|
鼓勵創新與研發的自訂主題APP實作
|
||
10
|
流程控制
|
第8章
|
ˇ
|
講述、示範、討論
|
PicCall範例自主學習
|
11
|
簡易遊戲設計概念
|
第9章
|
ˇ
|
講述、示範、展示
|
自我介紹APP彼此分享
|
12
|
副程式
|
第10章
|
ˇ
|
講述、示範、討論
|
系統分析與方法
|
13
|
變數傳遞
|
第10章
|
ˇ
|
講述、示範、討論
|
GotMath範例自主學習
|
14
|
流程規劃
|
第10章
|
ˇ
|
講述、示範、討論
|
系統開發流程
|
15
|
複雜程式區塊整合
|
第10章
|
ˇ
|
講述、示範、展示
|
GotMath範例自主學習
|
16
|
期末專題報告
|
全部
|
素材蒐集與分析、分工合作、測試與除錯
|
||
17
|
期末專題報告
|
全部
|
專題展示、程式碼解說、同儕互評與回饋
|
||
18
|
期末專題報告
|
全部
|
專題展示、程式碼解說、同儕互評與回饋
|
若授課對象為進階的選修課程或偏向社團專題研討性質,則在兼顧學生個別程度差異與班級進度的考量下,可將本書內容改以專題導向教學模式,以4-10章的內容為漸近挑戰的專題實作目標,鼓勵學生突破書本範例之鷹架,自我要求將功能修改成更為完備的APP程式,並建議採小組合作學習、組間競賽的教學策略,以維持學生對學習程式設計的高度動機與成就感。
舉例而言,若程式設計單元活動的實際授課長度僅有6週教學時數,建議教師先將電腦教室的App Inventor 2學習環境建置妥當,則前三章的基礎概念可調整為學生自主學習或分組楷模學習,教師在重點示範與問題解惑後,可逕行從第4章開始講授,並以本書第9週之期中測驗或發表為單元教學的總結性評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